您所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爱心传递 > 爱心传递 爱心传递

【长春晚报】衣加衣吉林站:微公益22天 给温暖一对翅膀

(发往拉萨的货物运单)

(志愿者上门接收7旬老人捐赠衣物)

(北达”志愿者进行清点工作)

    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生活在繁华都市之下的偏远贫困地区,穿着单薄破旧的衣物行进在天寒地冻之间。还有这样一群人,满怀热情和爱心,想要尽微薄之力聚沙成塔,奉献自己的温情。2011年年末,我们通过“衣加衣”了解到了一件棉衣所承载的温度。1月7日,吉林站温暖行动圆满收尾,通过这种温度,我们感受到了来自远方的深情渴望,以及发自我们内心的真诚牵挂。

    市民 力挺“衣加衣”

    用爱心奉献情意,用行动温暖人心,自2011年12月14日以来,这场以“爱”为名的捐助活动感染了众多市民加入到当中。12000件衣物,6700元善款,4350公斤物资分别由两家物流公司运往云南、西藏,这些数据,彰显了吉林地区无数爱心人士的深情厚意。而在这个寒冷的冬天,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,最需要的是温暖,最盼望的是温情。

温暖行动开展以来,本报热线电话以及官方微博纷纷接收到了读者和网友的支持,而大家也通过实际行动奉献着爱心。一件衣服,一种温度,一份感动,吉林站在今冬的衣物募集行动虽然结束了,但仍有许多读者拨打本报热线电话询问捐衣事项。大家都表示,会继续支持和关注“衣加衣”,将爱心的温度延续下去。

报纸上、网络上,照片里孩子们的眼神触动人心。连日来,热心市民与“衣加衣”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,而正是有了热心市民的支持和帮助,才使温暖行动得以顺利进行,才使偏远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等待没有落空。《长春晚报》向给予“衣加衣”支持的每一位市民真诚道声感谢。

    志愿者 坚持是最好的品质

    22天,“爱儿美”收衣点的5名主力志愿者,有的累得直不起腰,有的手指被编织袋划出了口子,还有的每天忙着发布微博、与网友沟通、接听电话,每一顿饭都无法按时去吃。上千件衣服堆积在摄影店的门口大厅,多名员工参与到了衣物接收、整理中无法正常工作,虽然影响了生意,但作为收衣点负责人的儿童摄影店总经理张瀚文却从未打算放弃。她说:“贫困地区最缺的就是儿童衣物,我是做儿童摄影的,顾客都是孩子和家长,拥有这个资源能募集到更多适合孩子穿的衣物。”

    有一次,志愿者马宁在与一位想要捐衣的爱心人士沟通时遭到了质疑。她说:“那时候我们正筹集发送到西藏仁布县的衣物,一位想捐衣服的爱心人士对我们收衣点不太放心,好像认为我们志愿者会在运输过程中做什么手脚,向我要日喀则的地址,说是自己把衣服邮寄到那里。我当时眼睛都红了,第一次面对这样的误解,心里特别难过。我向他解释,受捐助的地方物流并不到,而且零散邮寄也会给当地志愿者造成很多困扰,从日喀则到拉萨开车得6个小时,不能因为一包衣物特地跑一趟。真的,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挨冻的孩子们,我恨不得把志愿者每天所做的工作全都告诉那位爱心人士。不说别的,我们张总一边负责收衣点工作,一边又自己出钱出力,为藏区孩子买了5000多元的棉衣。”

    微公益 透明化获好评

    “爱儿美”收衣点负责人张瀚文女士说:“因为‘衣加衣’是民间公益,大家尽微薄之力,便能将温暖给予需要帮助的人。至于受到好评,我认为是因为这项活动采用了公开、透明的方式。比如我们收衣点,每次接收到的衣物都会登记,并发布在微博上,再加上《长春晚报》的支持合作,一些统计、运输和发放的信息也都会公布给大家,这要比其他一些公益活动更直观,献爱心的人都能了解到自己的爱心究竟去了哪里,帮助到了什么人。很多市民来捐衣服的时候都说,‘微’公益让他们感觉很靠谱,不必质疑爱心的去向,上网、看报就能了解。我个人觉得,把公益透明化不仅是对所有爱心人士的尊重,也是对我们志愿者自身的尊重,这样我们做公益也更踏实。”

    运费告急 筹集善款6700元

    1月3日,由本报发起的《爱心物资缺运费 现向社会寻帮助》的讯息,通过报纸和互联网在人群中快速扩散,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到了爱心捐款的队伍中。截至6日发货前,不到3天时间,本报共募集爱心运费6700元。

    如此迫在眉睫的运费征集行动,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,本报连续两天对所接收款项金额进行了公开报道,每一笔善款都透明呈现在了报纸上。随后,由于实际称重远高于估算,物流公司为“衣加衣”吉林站减免运费1300元,以6700元的费用运输重达1550公斤的爱心物资赶往西藏拉萨,所有捐赠款项全部用于运输费用。据了解,此批衣物已在6日发往北京中转,7日傍晚装车运往拉萨,预计将在小年前后抵达。

    22天 接收衣物12000余件

    自2011年12月14日,本报携手腾讯网发起“衣加衣”温暖行动至1月6日今冬收衣活动结束以来,我市三处收衣点共接收衣物12000余件。其中,8000余件衣物发往云南省昭通市,4000余件发往西藏拉萨,总重量4350公斤,包裹196包。

    “衣加衣”吉林站志愿者对每一批接收到的爱心衣物都进行了登记和初步整理,以完全透明的方式公布在收衣点所设立的微博中,不仅使活动公开化,也让所有关注“衣加衣”的爱心人士直观了解到了活动进程。

    “吉林站”引发网友热评

    吉林站活动启动第一天,《长春晚报》官方微博发布的“衣加衣”相关信息便受到网友热评。“爱心接力,你我有责”“爱心不停歇”“希望能出一份力”“爱心转发,温暖全国”等评论不断跳跃在屏幕上。而在腾讯QQ“衣加衣”的各个讨论群里,无论白天还是黑夜,温暖的“滴滴”声始终响个不停。本报官方微博所发布的吉林站活动信息,也出现了短短几小时被转播200多次的热潮。

随着活动的顺利进展,以及一道道难关的迎刃而解,本报刊登的“衣加衣”吉林站活动报道也经由腾讯网以及各网站多次转载,呈现在了全国网民的视线中,引发了四面八方的网友热评。一些其他省市的志愿者、爱心人士纷纷通过网络、电话,向本报记者和收衣点负责人咨询活动事项,对吉林站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
    谁在为“衣加衣”奉献自己?

    在“衣加衣”温暖行动中,对于很多人来说,这场公益活动是分为两个端点的。一端是捐赠者,给予了衣物和金钱,另一端是受捐者,得到了需要的帮助。从捐到受,似乎就完成了关于公益的整个动作。其实在这两端的中间,还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志愿者。

他们付出的金钱不一定很多,但行动和爱心,却是我们不能忽略的。是谁埋头在数千件衣物中一件件挑选、分类?是谁牺牲了个人时间为传递温暖忙前忙后?是谁因为捐衣者的一声质疑气得流出了泪却还在耐心解释?是谁看着满载衣物的车辆缓缓发动竟喜极而泣?这些,都来自“衣加衣”志愿者。感谢你们,这场爱心接力的传递者。

    爱心盘点 无名氏居多

    虽然志愿者们想将每位爱心人士的名字登记在册,但仍有许多人没能留下姓名和联系电话。“有些人进门放下衣服就走了,还有些人我们询问姓名和电话,他们都说‘不用了’。”志愿者马宁说。

据了解,一些企业、学校都是自发组织员工、师生进行捐衣,然后由负责人统一送往我市各收衣点。志愿者马宁告诉记者:“有很多这样的集体,我们没办法获得爱心人士的具体名单,还有一些市民,即便留下记录也只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。”记者从捐赠记录中发现,多数爱心人士并没有提供全名,“王女士”“李先生”这样的记录不在少数。而在本报募集运费过程中,亲自前往报社捐赠1000元的女士和以银行汇款方式捐赠3000元善款的先生都没有留下姓名。他们来自社会各界,有着不同的生活,但他们却拥有同样的爱心,见证并参与着“衣加衣”微公益行动。

    吉林站志愿者 在感动中传递温暖

    自“衣加衣”收衣点设立后,每天从早到晚,吉林站三处收衣点的志愿者们就几乎没有停止过工作。大经路68号爱儿美儿童摄影、锦程大街与文明路交会贝尔棋儿童摄影、长春市北环城路8355号公交集团北达汽车公司。在这三个收衣点,总是可以看见一件件承载着爱心的衣物,在志愿者的手中进行分类、消毒、打包。

    的确,志愿者为“衣加衣”所付出的,有很多人们并看不到。“北达”收衣点志愿者,每次出车运送都由他们承担,装车、卸车,还有发货前的最后准备也都是他们在默默付出。

    受捐点志愿者 感谢他们的另一种慈善

    付颖,自己经营茶店,是“衣加衣”云南省志愿者的组织者。在云南,志愿者的招募调配,收集整理衣服,安排物流,派送发货,每一样事情,付颖都会一一过问。每天在几个收衣点之间跑来跑去,根本顾不上店里的生意。“生意估计是废了。”付颖笑着说不心疼:“一辈子就那么几十年,赚那么多钱干吗,有吃有喝就够了,能帮别人一点是一点。”

    周俊,在互联网上看到“衣加衣”宣传后,本想自己申请一个收衣点,但由于活动时间有限,没有办法申请到,周俊只能在云南《生活新报》报社收衣点帮忙整理衣物。说是帮忙,其实一天下来,周俊的工作量特别大。“志愿者少的时候只有两名,每天有几千件衣服,等着我们整理、挑选、分类、打包、记录。”为做志愿者,周俊还向单位请了假,白天在报社整理衣服,晚上回去还得处理工作上的事情。

    贾国秋,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水利局副局长,目前正在最基层最艰苦的藏区驻村开展扶贫工作。1月7日,在得知运往拉萨的4000余件衣物已经顺利启程后,贾国秋激动地表示,一定安排好接收和发放事宜。贾国秋本打算近日回老家过年,但衣物预计要小年左右才能到达拉萨,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决定推迟回家时间。

    长晚公益宣言

    在心里,公益是人性的支点

    在手里,攥着的是爱心缱绻

    在这边,棉衣是厚厚的牵挂

    在那边,你和我是温暖之源

    2011年12月14日,本报携手腾讯网发起“衣加衣”温暖行动,捐助第一站锁定云南贫困山区。

    2011年12月15日,“衣加衣”在吉林地区引起广泛关注,云南来长出差的公务员看报后发微博称感动。央视《百家讲坛》主讲纪连海转发本报微博引关注热潮。

    2011年12月17日,爱心在行动,“爱儿美”、“贝尔棋”、“北达”三处收衣点已接收衣物5000余件。

    2011年12月20日,8000余件衣物统一存放待发,120个包裹贴上“温暖包装”。

    2011年12月22日,第一批御寒冬衣启程发往云南昆明。

    2011年12月27日,“新年新衣”计划正式启动,西藏日喀则志愿者向本报求助。

    2011年12月28日,温暖行动火热升级,学校、企业积极参与捐赠活动,新衣、旧衣同步开展。

    2012年1月3日,由于爱心物资缺乏运费,本报发起“运费征集令”,向社会寻求帮助。

    2012年1月5日,第一批8000余件冬衣由昆明市中转,抵达昭通市,进入分流发放准备阶段。

    2012年1月6日,本报共筹集爱心人士捐助运费6700元,4000余件冬衣启程发往西藏拉萨。

客服电话:021-68411110 传真:021-68411160 邮箱:wlian_wy@163.com
地址:上海市青浦区华青路828号
友情链接: 百为网络 |
Copyright © 2012 All Right Reserved 上海微联物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:09065278号